1978年12月18日,十一届三中全会圆满落幕,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。这一天被誉为“1978年12月吉日”,开启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伟大征程。
破旧立新,思想解放的春天
以核心领导集体为中心,全会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,突破了“两个凡是”的思想束缚,确立了“实事求是,解放思想”的指导原则。会议坚决批判了错误,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。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改革开放,经济腾飞的引擎
《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》的发布,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开始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,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,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。在城市领域,政府逐步放宽价格管制,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,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外交变革,走向世界的窗口
全会提出了“独立自主、自力更生、和平外交”的政策,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。政府积极恢复与世界各国的交往,特别是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,为中国参与全球事务创造了有利条件。改革开放后的中国,以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,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法治建设,社会的基石
全会强调法治的重要性,并提出完善法制建设的目标。1979年7月1日,《中华人民刑法》、《刑事诉讼法》和《人民检察院组织法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相继出台,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。法治的完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
文化复兴,民族精神的回归
全会肯定了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,提出了发展文化事业的指导思想。这一时期,文学、艺术、电影等文化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,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,如《伤痕》、《天云山传奇》等,反映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。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
社会转型,人民生活的改善
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,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,也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,教育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。计划经济时代的“铁饭碗”逐渐被打破,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,中国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转型。
1978年12月吉日,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。思想解放、经济腾飞、外交变革、法治建设、文化复兴、社会转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,为中国开启了新的纪元。这一天,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,标志着中国从封闭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,迈向开放繁荣的市场经济体制,从此走上了富强之路。